我在为自己的公司15Five进行最近一轮融资时,见的一些投资人都委婉地拒绝了,他们认为我的公司是“维他命”,不是“止痛药”。我解释说,自己的公司实际上提供的是沟通工具,但终究没能从他们那得到钱。
在硅谷,尤其是在风投资本家中,维他命和止痛药是两种常用的隐喻。虽然维他命的市场更大,但很多风投都会优先考虑投资能快速解决问题的止痛药公司,而不是那些提供预防性服务的公司。
医疗保健公司都明白,采取预防性措施往往能带来更丰厚的利润,因为病人越健康,需要的干预治疗成本就越少。为什么硅谷就不明白这个道理呢?
表面上看,“止痛药”公司看起来能迅速解决问题,提高收益(或降低成本),而“维他命”公司则会提供可有可无的方案,解决用户不那么痛的痛点。由于并没有很强的客户需求,无法直接形成收益,投资后者那样的公司被认为存在很大的风险。
但这种模式正在现在公司业务发展方式的问题所在。
随着公司收入持续增加,了解公司业务的障碍所在十分关键:沟通是否受阻?员工是否了解自己的目标?如果你仅仅进行止痛处理,往往会忽略潜在的隐患。
收入来自业绩,但如果管理人员和员工沟通不畅,业绩也会受影响。解决内部沟通不畅的问题,看起来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,但它实际上是影响公司业绩的主因,而且通常没有快速解决的方法。
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,头痛时想尽快消灭它,然后会抓几片药吞下,之后就轻松了。
但几个小时或几天后呢?头痛往往会复发,因为止痛药无法解决问题。真正的问题可能是电脑屏幕太亮了,你需要休息一下喝杯水,还可能是患上了疾病。疼痛看起来很恼人,但其实它是在提醒你注意潜在的问题。
在公司业务上也是一样。管理人员期望员工有高产出,效率较低时就会心生不满,或威胁或奖励以改变状况。但如果员工缺少支援,或工作内容与他们能力和期待不符,那再多的奖励也没用。
止痛药往往会掩盖症状,即使人们有健康问题,也能帮他们感觉良好,但这只能临时解决问题。不要只看表面,还要看到本质,因为长期的小问题可能会造成大毛病。
同样,当公司业绩低下时,提供奖励或以解雇威胁员工,问题可能得到暂时解决,但如果不追根溯源,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。员工的消极情绪会传染,重要员工可能会一同离职。
良好的员工沟通并非可有可无,它就像维他命,能为高效创新的员工提供更愉快的环境,最终也会让公司受益。
所以,管理人员不能仅要求员工提高工作效率,而不顾及员工的想法。他们应该建立一个能分享挑战与问题的平台,并提供直接的帮助。